重慶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考古文博系簡介

發(fā)布時間:2020-06-13 編輯: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:
重慶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考古文博系簡介

重慶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考古文博系簡介內容如下,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!敬請收藏本站,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(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,有各種考研問題,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,全程免費答疑,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,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。)

重慶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考古文博系簡介 正文

考古文博系
2019年03月13日 17:31 點擊:[ 749]

重慶師范大學1954年建校時即設歷史專業(yè);1989年與重慶市文化局合作創(chuàng)辦第一屆文博專業(yè)證書班,以后又陸續(xù)辦理多期???、專升本成人教育學歷班;1991年考古學專業(yè)建立;1999—2001年與北京大學合辦“考古學及博物館學研究生班”;2001年,獲得考古學及博物館學碩士學位授權點。目前為止本學科已經培養(yǎng)了百余名研究生,數(shù)百名本科生。在2013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布的全國學科評估結果中,本學科獲得綜合排名第13名,名列全國師范大學第一;其中核心指標“科學研究”指標位列全國第五,成為長江中上游地區(qū)考古及歷史文化研究有影響的重要學科。
本系立足重慶,結合學科發(fā)展和國家與地方重大需求,圍繞長江中上游區(qū)域及三峽考古與歷史文化進行前沿重大問題研究,注重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融合,注重科技考古,積極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。
經過多年建設與發(fā)展,本學科凝練了以長江中上游為主要研究區(qū)域的四個特色研究方向:1、科技考古;2、先秦考古;3、專門考古【長江中上游地區(qū)考古及文化遺產保護】;4、漢唐考古。在科技考古方向,在國內率先開展采用三維顯微技術手段的動物微痕考古,并系統(tǒng)研究了三峽地區(qū)古人類化石遺址。先秦考古方向,對中原與古代周邊地區(qū)關系,黃河、長江流域禮制,先秦時期的青銅器進行了探討,部分成果在國際國內有重要影響。在長江中上游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方向,產生大批原創(chuàng)性及前沿性成果,對于長江中上游地區(qū)的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起到重要作用。
學科隊伍年齡、職稱、學歷、學緣結構合理。本學科有專職教師19名,其中教授12人,高級職稱占84%;獲得考古學博士學位人員11名,占專任教師比例58%;55%為四十五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。85%研究人員具有出國留學以及國內訪學的經歷。
科研成果多,水平高。近10年來,學科成員在《科學通報》《考古學報》《考古》《歷史研究》等高級別權威核心期刊發(fā)表學術論文60余篇(其中在《考古學報》《考古》發(fā)表論文17篇),在CSSCI等刊物發(fā)表論文140余篇,一般刊物250余篇,學術著作25部。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5項,省部級重大、重點等項目60余項,先后獲得省部級一、二、三等獎9項,省部級優(yōu)秀教學成果一、二等獎3項。
平臺設備先進、支撐有力。本學科擁有田野考古實習基地,在本科生與研究生的實習中發(fā)揮中重要作用;本學科擁有重慶市人文重點基地及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,其中考古實驗中心先后獲得中央財政部等1500萬的資金資助,擁有文物保護技術、動物考古、微痕考古等多個重要實驗室。該實驗中心已逐步成為西部高校規(guī)模大、設施先進的實驗機構之一。本學科與日本東北學院大學文學部共同建立了實體性的研究所“長江清江流域歷史與文化研究所”,與俄羅斯教育科學院共同建立實體性考古研究中心“中俄科技考古研究中心”,系我國第一個與俄羅斯共同建立的考古學科研究所。本學科有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門資料室,藏書2萬余冊,擁有“中國期刊網”“中國基本古籍庫”等豐富的電子資源。
本學科已經成為西南地區(qū)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及展示的人才培養(yǎng)基地,為地方文博單位培養(yǎng)了大量專業(yè)人才。目前,重慶市70%考古、文博技術人員,50%考古、文物單位的領導和骨干,均出自本學科培養(yǎng)的各層次學生。多名碩士生進入中國社會院考古研究所、日本早稻田大學、中國人民大學等著名院校繼續(xù)深造、攻讀博士學位,學科的第一志愿填報率不斷升高。
重慶理工大學

添加重慶理工大學學姐微信,或微信搜索公眾號“考研派小站”,關注[考研派小站]微信公眾號,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[重慶理工大學考研分數(shù)線、重慶理工大學報錄比、重慶理工大學考研群、重慶理工大學學姐微信、重慶理工大學考研真題、重慶理工大學專業(yè)目錄、重慶理工大學排名、重慶理工大學保研、重慶理工大學公眾號、重慶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)]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重慶理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。

重慶理工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

本文來源:http://talkofages.com/zhongqingligongdaxue/yanjiushengyuan_338442.html

推薦閱讀